2023年2月13日上午,校长周春光在线上教学平台为全体学生讲授春季开学第一课。周春光祝同学们在新的一年里身体健康、学业有成、“兔”飞猛进!
开学第一课在庄严的云端升国旗仪式中拉开序幕。周春光在讲话中表示新时代的中国青年是历史发展的见证者,也是伟大变革的参与者,更是新征程上的先锋力量。青年强,则国强。习近平总书记在党的二十大报告中指出:“广大青年要坚定不移听党话、跟党走,怀抱梦想又脚踏实地,敢想敢为又善作善成,立志做有理想、敢担当、能吃苦、肯奋斗的新时代好青年,让青春在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的火热实践中绽放绚丽之花。”周春光对广大同学提出四点希望和要求,希望广大同学牢记习近平总书记的殷殷嘱托,心怀家国、奋发进取、不负时代,不负年华,在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新征程中奏响青春华章!
一是坚定理想信念,树立远大志向。“古之立大事者,不惟有超世之才,亦必有坚忍不拔之志。”心有所信,方能行远。坚定理想信念是新时代中国青年的立身之本、立志之根。新时代中国青年坚定理想信念,就要坚持用科学理论武装头脑,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不断坚定对马克思主义的信仰、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信念、对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中国梦的信心。一是强化理论武装。全面深入系统学习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不断坚定道路自信、理论自信、制度自信和文化自信。二是坚守价值追求。从英雄模范和身边先进中汲取精神力量,做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积极倡导者和坚定践行者,紧紧“扣好人生第一粒扣子”。三是心怀国之大者。坚持将自己的个人理想同国家民族的社会理想结合起来,将自己的人生同民族的命运紧密联系在一起,在实现中国梦的实践中放飞青春梦想。
二是敢于担当尽责,扛起强国重任。“男儿何不带吴钩,收取关山五十州。”新时代呼唤敢闯、敢拼、敢担当的有为青年。面对世界百年未有之大变局,在这个由“站起来”“富起来”走向“强起来”的新时代,当代中国青年更应该充分认识到自身承担的历史使命,自觉扛起强国责任,于危难之中显精神,在关键时刻见真章,无私奉献,勇往直前,彰显一代青年应有的闯劲、锐气和担当。一是关键时刻挺身而出。在体现综合国力、弘扬民族志气的重大工程之中,在抗击重大自然灾害面前,敢于挺身而出、冲锋在前。二是重大活动积极参与。大到国家的重大赛事、小到学校各项活动,都需要广大青年积极参与、展现作为。三是日常生活接受磨炼。社会即学校、生活即课堂,实践是老师,把自己对中国梦的追求化作一件件身边实事,在实际生活中经风雨、见世面、长才干、壮筋骨。
三是勇于吃苦奉献,练就过硬本领。宝剑锋从磨砺出,梅花香自苦寒来。时代各有不同,青春一脉相承。当代中国青年正沐浴着新时代的阳光雨露,过着更为优越的生活,但肯吃苦、能吃苦的优良传统不能丢,必须要学好“吃苦”这堂人生必修课,在苦学、苦练、苦干中成长成才。一是要正确认识吃苦。苦与乐,在一定条件下可以相互转化。不经历风雨怎能见彩虹,不经历人生的苦难,怎能享受到人生的乐趣?将艰苦环境、艰巨任务作为磨炼自己的机遇,你会更加坦然、更加从容。二是要培养坚强意志。“行百里者半九十”,没有人能随随便便成功,只有认定目标、坚持到底,才能取得最终的胜利。三是要提升能力本领。要树立终身学习的理念,勤于学习、善于学习,向书本学、向实践学、向身边的先进学习,在常学常新、常修常炼中夯实专业基础,提升专业技能,提高工作效能。
四是坚持艰苦奋斗,砥砺高尚品行。“少年辛苦终身事,莫向光阴惰寸功”一切伟大成就都是接续奋斗的结果。新时代中国青年坚持艰苦奋斗,就要做到始终保持勤俭节约、艰苦朴素的生活作风,始终保持不畏艰难、锐意进取的奋斗精神,始终保持肯干实干、拼搏进取的工作态度,立足实际,以实干书写人生,用奋斗镌刻荣光。一是弘扬优良传统。时刻牢记“谦虚谨慎,艰苦奋斗”的光荣传统,做到衣食无忧而不忘艰苦,岁月静好而不丢奋斗,淡泊名利、宁静致远。二是躬身学习实践。珍惜时光、珍惜韶华,做好规划,严格自律,在学习上,刻苦钻研、不断提升专业水平和技能;在生活中,艰苦朴素、勤俭节约、坚决抵制和反对铺张奢华的思想和生活作风;在工作上,积极进取、奋发图强,努力完成各项任务。三是敢于争先进位。苏轼有言:“犯其至难而图其至远”,意思是说“向最难之处攻坚,追求最远大的目标”。路虽远,行则将至;事虽难,做则必成。只要我们有愚公移山的志气、滴水穿石的毅力,脚踏实地,埋头苦干,我们就一定能够把宏伟目标变为美好现实。
学校全体教师、班主任、辅导员、全体在籍学生收看了开学第一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