拥有好心态,不是一蹴而就的事,需要我们刻意培养,生活中很多人都喜欢看关于心理学一类的书籍,不仅是对自己的生活提供帮助,也了解下关于心理方面的知识。对于大多数人而言,学习心理学的目的并不是为了做研究写论文,而是为了把心理学的研究结论运用于日常生活、认识和了解自己,以提高生活品质。那么,有哪些心理学书籍适合我们大学生呢?选出了以下好书,帮助你更好地规划和执行计划、处理人际关系和管理情绪。如果你想对心理学的发展历程和整体脉络有更深入的了解,也欢迎大家到图书馆自行借阅。
1、《大学生心理健康:感悟·探索·成长》;作者:吴新业, 詹晓青;索书号:G444/78

【图书简介】
以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的任务驱动为载体,将大学生心理健康指导的整个任务分为认识自我、心理适应、学习心理、情绪调试、人际关系、恋爱心理、性健康、危机干预和生命意义等十一项。
【推荐理由】
本书通过心灵聚焦、心灵碰撞、心灵成长、心理链接、实训策略五个环节,引导学生在大学学习生活中学会自我思考、自我认识、自我评价、自我调控和自我发展。
2、《阳光·青春·梦想: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作者:高忠有, 高燕, 李旸;索书号:G444/63

【图书简介】
全书共13个项目, 内容包括: 大学生心理健康概论, 大学生的环境适应与心理健康, 大学生自我意识的发展, 大学生的人格塑造、气质应用及性格优化, 大学生的情绪管理, 大学生挫折心理调控, 大学生的人际交往, 大学生学习状态的提升等。
【推荐理由】
从各个角度介绍了大学生在日常生活和学习中遇到的各种心理健康问题,并指出了原因,最后重点阐述了对相关心理问题的自我调适方法。
3、《在情感历程中获得成长:大学生心理成长密码》;作者:陆瑜芳;索书号:C913.1/124

【图书简介】
本书是上海市教委重点课程“爱情心理密码”教改项目成果之一,是上课时学生作业、课程感想、期末论文的部分内容,以及接受心理辅导、咨询后的记录集,包括如下主题:一是对影响爱(爱情)的各种因素,包括原生家庭、自尊、防御机制等的探索和剖析;二是在亲密关系(包括亲情、爱情和友情关系)中爱的能力的认知和提升;三是不同依恋类型、爱情状态的心理、行为呈现和应对方法;四是在“爱情心理密码”课程中得到的感想、领悟和收获;五是在课程外的心理辅导和心理咨询中得到的心理成长等。
【推荐理由】
本书呈现了新生代90、00后对父母及家庭的拳拳之心和复杂感情,对爱情、友情的渴望、困惑和感悟,是青年一代亲密关系的生动样本,可作为各大院校进行心理辅导、心理教育的重要资料。
4、《大学生心理健康促进与民族团结手册》;作者:罗鸣春;索书号:G444/16

【图书简介】
从民族院校大学生自身的发展和实际需要出发,以提升民族院校大学生心理素质发展为目标,选择民族院校大学生在成长成才过程中必然面对的多元文化适应、自我意识、自我发展、情绪管理、人际关系、恋爱婚姻、挫折应对、生涯规划、职业发展、生命价值等60个主题,按大学的学年分为入学季、二年级、三年级、毕业季四个部分。
【推荐理由】
在广泛吸收国内外心理健康研究特别是积极心理学研究成果的基础上,以大学生喜闻乐见、通俗易懂的方式,对民族院校大学生关心的民族团结、心理健康问题进行简明扼要的阐述和诠释。
5、《阳光心灵伴我成长:大学生心理健康导航.第2版》;作者:王官成, 刘艺;索书号:G444/51=2

【图书简介】
这本书是高等院校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课程教材用书, 介绍了心理学基础知识, 并紧贴大学生的心理需求, 对大学生的自我认识、情绪调适、人际交往、恋爱与性、学习生活、网络利用、职业规划等方面作了详细的阐述, 为大学生解决学习、生活各方面的困惑提供了科学有效的指导。
【推荐理由】
书中每节均由“青春那些事”“心理知识吧”“快乐向前冲”“心理一点通”“越读越开心”等板块组成,每章结束还提供“延伸阅读”参考,具有较强的针对性、趣味性、科学性和自助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