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更好地感悟新时代发展的丰硕成果,马克思主义学院不断探寻思政课实践教学创新路径。5月17日下午,马克思主义学院《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概论》教研室顾小萍、马传静、高俊三名教师带领学生走进沿湖村,开展主题实践教学,让学生沉浸式感悟新时代发展之壮美,深切感受沿湖村的昂扬风貌,主要体现在三个方面:
一是生态环境:方巷镇境内沿湖岸线长达24公里,水面滩涂和石油资源丰富,盛产鱼、虾、蟹等特色水产品。大批白鹭在此栖息,生态环境十分优美。沿湖村有一望无际的清水、错落有致的绿荫、高低起伏的田埂和通向幽然的小径,犹如世外桃源。村民遵循“休渔生息,与湖休戚”,严格遵照国家禁渔政策,走出了一条人与自然和谐可持续发展道路。
二是渔业文化:沿湖村至今仍保留着渔家餐饮、部落式婚嫁、渔家面食文化、古朴渔家说唱等习俗,并被列入扬州市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围绕渔家传统习俗,沿湖村组织修建渔文化博物馆,其中陈列着300多种渔民古老的生产工具和生活用具;渔民也自发组织举办“邵伯湖渔民文化美食节”“放鱼节”“杀围节”等特色渔事渔节活动。
三是生活环境:沿湖村渔民历经风吹雨打,形成了粗犷热情、淳朴实干的渔家文化。沿湖村以渔家学堂为载体,坚持每季一主题,开展制定村规民约、学做特色菜、培训讲座、体验渔家文化等多形式活动,搭建渔民与渔民、渔民与游客互动交流的平台。
沿湖村的昂扬风貌与其认真贯彻“创新、协调、绿色、开放、共享”的新发展理念密不可分,是新时代乡村振兴的典范。此次思政课实践教学活动将思政小课堂与社会大课堂有机结合,让师生切身感受新时代新风貌,是创新思政课实践教学形式的又一次探索,将进一步提升思政课的针对性和吸引力。
撰稿:高俊
照片:高俊
审核:谢宇、梁秋瑞、梁昊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