信息速递

当前位置: 马院首页 > 学院新闻 > 正文

学院新闻

扬州市大中小学思政课一体化第13次教学展示研讨活动在我校成功举办

为深入贯彻全国教育大会精神,切实发挥思政课立德树人关键课程作用,培养青年学生爱祖国、爱家乡的情感,12月17日,由扬州市教育局主办、江苏旅游职业学院承办的“讲好运河故事 传承红色基因”扬州市大中小学思政课一体化第13次教学展示研讨活动在我校成功举办。

出席本次活动的有江苏旅游职业学院党委书记田浩,扬州市教育局高教处处长周晟,扬州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院长胡立法,扬州市教科院原副院长、扬州市大中小学思政课一体化项目负责人王恒富以及各联盟单位领导和思政课教师代表,活动由江苏旅游职业学院马克思主义学院院长唐月慧主持。

江苏旅游职业学院党委书记田浩同志首先代表承办单位发表致辞。田书记从专业有特色、竞赛有成果、育人有质量、发展有前景等四个方面介绍了江苏旅游职业学院取得的成就和进展,他指出,学校党委高度重视马克思主义学院建设,坚持把思政课作为立德树人第一要务,积极作为,努力探索大中小学思政课一体化建设新实践。

随后,扬州市教育局高教处处长周晟为新加入“扬州市大中小学思政课一体化建设联盟”的江苏旅游职业学院和扬州市职业大学授牌。

授牌仪式后,周晟处长发表讲话。她充分肯定了全市大中小学思政课一体化建设取得的成绩,并对未来的发展方向和路径提出了三点要求:一是课程建设要坚持守正创新;二是授课方式要用好“两个课堂”;三是品牌打造要擦亮“运河思政”。

会上,扬州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院长胡立法教授以《推进思政课大中小一体化:讲好党史故事的视角》为题作了专题报告。胡院长全面回顾和梳理了我国大中小学思政课建设一体化历程,并以此为背景,着重从讲好党史故事的视角,对各学段党史学习教育一体化的总体要求、实践误区、改进方法和需要处理好的关系进行了全面深入的阐述。整个报告坚持问题导向,实践导向,尤其是根据学段学生特点,结合实际列举了很多具体、生动的教学案例,为今后进一步转变教学观念、创新教学方法,更好地遵循教育教学和学生认知、身心发展规律,协同推进大中小学思政课一体化提供了有力指导。

教学展示环节,邗江区实验学校邗上分校丁霄晓、扬州市树人学校九龙湖校区肖嫱、江苏省邗江中学赵艳以及江苏旅游职业学院王雁四位老师,分别以《谱运河英雄曲,扬红色信仰帆》《延续红色血脉》《弘扬民族精神》《探究运河文化 坚定文化自信》为题开展教学展示。小学阶段丁霄晓老师注重基于小学的启蒙教育特点,运用红色研学、人物专访、小组讨论等多样化活动方式介绍了朱秀清烈士的生平,激起小学生探究热情,同时引导学生从认识英雄到感悟英雄精神再到传承精神,扣好人生第一粒扣子。初中阶段肖嫱老师注重体验教育,深挖扬州红色文化资源,运用红色人物江上青的事迹,通过三个篇章层层递进,推动学生深入理解红色文化,感悟红色精神。高中阶段赵艳老师结合学生理性思维水平提高的特点,采用议题式教学,带领学生共同探讨了如何传承红色基因、坚持铸魂育人,通过两个子议题将红色文化和青年使命紧密结合,知行合一,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地位,引导学生厚植文化力量,坚持文化自信,守正创新,赓续历史文脉,自觉把爱国情、强国志落实到报国行中。大学阶段王雁老师结合旅游专业学生的特点,在带领学生开展运河文化综合实践活动的基础上,采用小组讨论、案例分析等多元教学方法,引导学生进一步思考运河三湾生态公园、江都水利枢纽建设中蕴含的文脉精神,探究和把握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自信的底气。

现场专家随后进行了点评指导。扬州市职业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院长张莉认为,四位老师都能立足扬州区域的水土,以扬州红色血脉为主线,结合各学段学生的特点,对学生进行价值观引领。小学老师特色鲜明,善于情境创设,直观生动;初中老师运用多样的教学方式,层层递进,有利于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价值观;高中老师教学设计精巧,逻辑清晰;大学老师能将理论与实践相结合,十分接地气,既具有职教性又兼顾学理性。

扬州市邗江区美琪学校党委副书记姚义桥用了三个词高度概括了他的体会。一是“跨”,四位老师都有跨学科式教学。有将语文学科与思政课有机融合,采用诗歌诵读方式教学;有用历史分析的方法来了解红色人物的生平,从而有机过渡到对红色精神的感悟;更有从文科跨到了地理学科,通过三湾运河水道变化的问题,引出课堂教学,激发学生兴趣。二是“拍”,四位老师善于运用现代媒体技术拍摄短视频,不仅有利于提升教学质量,还促进了教育创新、增强了师生互动、拓宽了教育资源,并对学生媒体素养和批判性思维的培养起到了积极作用,同时引领了教育现代化的潮流。三是“融”,四位老师都注重将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融入课堂教学中,有利于增强理论认同与政治觉悟,提升教学效果与学习兴趣,培养社会责任感与使命感,促进思政课一体化建设。

扬州市京华梅岭中学校长仇清泉认为,四节展示课让她体验到了红色主题的热度、温度和深度,四位老师不仅有红色知识的普及宣讲,还有文化价值的供给分享,真正实现了入心、入脑、入行。这样的情境不仅富有感染力,还能激发年轻人的共鸣和行动,引导青年们树立正确的价值观,自觉爱党爱国、关注社会、关爱他人。

扬州树人学校副校长、九龙湖校区校长殷翠云认为,四位老师充分挖掘了扬州红色展馆的作用,运用运河资源,特别是红色资源挖掘人物以及人物身上的故事,将其与思政课、与德育紧密结合,不仅为学生们提供了生动、直观的历史教材和实践基地,还提升了思政课的教学效果和学校的德育工作水平。

扬州市竹西中学原校长刘岚认为,每一节课都突出了自身学段的特点,聚焦运河红色文化,从细节入手,深挖史料。不仅提升了教学质量和效果,更有助于培养学生的历史意识、文化自觉和综合素养。

扬州市教科院教研员高峰老师认为,四节课有效将教和学相结合、注重构建互动性课堂,通过创设情境、设置问题链层层递进,提高了学生参与度和专注度,让学生在知情意行中内化于心、外化于行。

扬州市教育科学研究院副院长王恒富在总结点评时提出五点要求:一是充分认识思政课的育人价值;二是进一步丰富思政育人场景;三是挖掘育人的学理;四是丰富育人的方式;五是夯实育人的实效。最后王院长勉励思政课教师,在今后的课堂中要注重大中小学思政课齐头并进,共创美好未来!

此次教学展示研讨活动的成功举办,既是展示成果、分享经验,更是研究问题、共谋发展。通过建设“大课堂”、搭好“大平台”、打造“大师资”,不断凝聚智慧和力量,推进扬州市大中小学思政课一体化建设内涵式发展,促进党的创新理论在青少年心中扎根萌发。

撰稿:李淑玥

图片:吴飙、李淑玥

审核:柳玉婷、唐月慧、梁昊


Copyright © 2019 江苏旅游职业学院-马克思主义学院 All Rights Reserved. 苏ICP备09014956号苏公网安备 32100102010121号
邮编:225127 电话:0514-87436883 传真:0514-87436883 邮箱:mkszyxy@jstc.edu.cn 地址:江苏省扬州经济开发区毓秀路88号

请升级浏览器版本

你正在使用旧版本浏览器。请升级浏览器以获得更好的体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