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进一步加强思政课教师队伍建设,深化教学改革与创新,提升育人实效,马克思主义学院于9月17日下午在学院会议室组织召开链式培养专题汇报会。本次汇报以我院青年教师张翰林暑期参加的“2025年江苏省职业院校思政课教师素质能力提升培训”为主要内容,旨在通过成果分享与思维碰撞,实现“一人培训、全院受益”的链式培养目标。

汇报会上,张翰林老师围绕培训期间的专家讲座、红色场馆实践教学及同行优秀教师示范课等内容,系统梳理并分享了学习心得与反思。他表示,通过此次培训,深刻认识到思政课教学需进一步打破传统理论灌输模式,着力推动理论向实践的有效转化。他结合复旦大学高国希教授关于“思政课教学的转化逻辑”的阐述,以及北京工业大学沈震教授提出的“大数据赋能思政内容创新”等前沿观点,指出当前思政课应更加注重与学生现实生活的联结,并积极借助新技术把握学情、优化教学设计。

在谈及红色实践教学环节时,张翰林以南京南化公司厂史陈列馆、六合竹镇抗日民主政府旧址等实地学习经历为例,强调了红色文化资源在思政育人中的重要作用。他表示,这些鲜活的历史案例和红色精神——如“侯氏制碱法”背后的科学精神、新四军以少胜多的战斗智慧,以及《茉莉花》从民间小调到民族精神象征的升华历程——均为思政课堂提供了深厚而生动的教学素材。
汇报结束后,与会教师围绕如何将培训成果转化为实际教学行动、如何依托地域红色资源开发特色教学项目等议题展开了热烈讨论。学院院长唐月慧在总结中强调,思政课教师应持续深化教学反思,主动突破创新瓶颈,积极运用新技术、新方法提升教学能力,切实肩负起“立德树人的根本任务”。
本次汇报会不仅展现了我院教师积极学习、勇于反思的专业态度,也为全院教师提供了宝贵的教学交流与思维启迪平台,进一步推动了马克思主义学院思政课教学质量的整体提升。
撰稿:李炳懿
图片:李炳懿
审核:李淑玥、路程舒、梁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