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双11”消费高峰期已过去,熬夜“凑单满减”的你是不是也经历了“烧脑算术”?为什么商家要在“双11”期间设置如此复杂的规则?近日,在江苏旅游职业学院经济管理学院举行的“大学生金融节”系列活动中,师生们以经济学原理将其中套路进行解密。
满减、满赠、红包、礼券……今年“双11”促销手段进一步升级。“在‘双11’促销中,商家以复杂的活动策略对商品进行不同的优惠来区分用户,一些愿意省钱的人会花费大量的时间来研究,如何才能以最低的价位购买到商品。为了达到‘凑单满减’的优惠条件,消费者除了购买一些必需品,还不得不买一些非必需品。”江苏旅游职业学院经济管理学院老师孙虹说,而对价格不敏感或者不愿意花费时间的人,会在‘双11’活动中被筛选出来,他们大多会在这场活动余波过后释放购买能力。
“通过把不同的人群予以区分,然后以不同的价格成交,商家可以把同样的商品以不同的价格,卖给不同的人,从而达到利润最大化,这就是电商从来不统一打折的原因,因为统一打折的话,价格都是一样的,那么利润空间就小了。”孙虹表示,“区别定价”是商家是利益最大化的最好做法。
“双11”各类促销活动中,不少学生发现,与“区别定价”同时存在的还有商家暗藏的“小心机”。
“我们经常遇到就是‘货不对板’、故意提价等,比如某商品最早价格100元,结果‘双11’期间原价变成了150元,打完折之后110元,比三个月前价格还要高。”学生郭丹说。
“双11”网购如何避免“入坑”?孙虹提醒,消费者要注重识别卖家资质,面对商家“花式促销”,应弄清楚预付定金使用规则,慎买急用商品,收货时当场验货,保留消费凭证,以便日后依法维护权益。记者 楚楚
新闻链接:http://www.yzrb.com/yzrb2/pc/layout/202111/12/node_A05.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