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给不同文化背景学生之间搭建起友谊桥梁,弘扬文化多样性,11月8日晚,工艺美术学院在非遗大厅一楼举办了一场别开生面的非遗文化交流体验活动,吸引了众多同学包括少数民族学生、留学生参与其中。本次活动邀请了工艺美术学院党总支书记周海琴、国际交流处留学生辅导员黄超凡、工艺美术学院24级留学生班主任陆羽童、工艺美术学院优秀教师代表宗建成。
活动伊始,周海琴首先表示了对各位参与活动的同学们的欢迎,她讲道,非物质文化遗产,作为民族智慧的结晶与文化瑰宝,承载着深厚的历史底蕴与独特的民族风情。工艺美术学院始终坚持以“艺”文化育人品牌建设为抓手,探索非遗+文化建设路径,围绕培植工匠精神、涵养职业志气和提升人文素养三个方面构建识艺扬州、习艺非遗、德艺传心三维主线,熏陶培养学生的区域文化认同感、非遗传承自豪感、匠心精铸尊崇感、革新奋进使命感。她还提到,尤其是少数民族学生与留学生作为民族大团结及跨文化交流的桥梁与使者,肩负着传承与传播非遗文化的崇高使命。希望同学们可以通过更多交流体验活动成为非遗文化的年轻传播者和传承者。
活动邀请了工艺美术学院24级的少数民族学生代表周雨柔同学,分享土家族特色非遗技艺与背后的文化故事。周雨柔同学向大家介绍了土家族特色的传统非遗技艺,包括编织、雕刻、陶艺、纸艺等多个领域,着重带大家了解了土家族特色非遗传承西兰卡普。同时周雨柔同学还普及了土家族的一些民间文学与口头传统。在场所有人都被土家族人对图腾、祖先、自认、原始宗教信仰的崇敬之情所感染。

在最令人期待的体验环节开始前,工艺美术学院优秀青年教师代表、中美协会员、双党派人士宗建成老师给大家带来了两点建议:一、从体验开始,找寻艺术灵感。宗老师表示,艺术创作迸发的许多灵感都源于体验,在不断的体验当中找寻创作的灵感;二、从交流开始,集百家所长。宗老师认为,一个好的创作者一定要学会与人、与生活、与自己交流,交流的过程就是自我发掘和自我成长的过程。
此次丰富的体验活动项目共有五项,分别是:漂流漆扇:学习传统漆艺,彩绘扇面,展现创意;编绳制作:传承手工艺精髓,动手编织,感受匠心;扎染艺术:探索色彩与布料的融合奥秘,创作独一无二的艺术作品;剪纸艺术:展示并教授剪纸技巧,体验纸张的魔法变化;书法体验:入门书法,感受笔墨韵味与非遗精神的相通之处。在各位专业老师及艺匠社成员们的指导协助下,每位参与活动的同学都获得了难忘的体验。





通过本次活动,不仅增进了我院不同文化背景同学间的文化理解和友谊,更加提升了参与活动的同学们对非遗文化的认识与保护意识,增强了文化自信,为非遗文化的保护与传承注入新活力。
(撰稿人:钱鹏 初审:储德发 审核人:周海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