落叶无声,大辩有爱。以辩为锋,以论为戍,逢季候更迭之刻,万物敛声而心潮澎湃。在思维的交锋与智慧的碰撞中,我们迎来了季节的更迭,也见证了青春的激情与理性的光辉。工艺美术学院“璞玉心辩·成长之声”心理健康辩论赛,以心理健康为核心议题,为参赛选手搭建了一个展示思维敏锐度、口才风采与知识深度的舞台,如今已圆满落下帷幕。
赛程回顾
首场对决,便以“年轻人应逼自己一把还是放自己一马”为引子,点燃了辩论的烽火。正方“针锋相队”与“你说啥都不队”以激昂的言辞、严密的逻辑,阐述了年轻人应勇于挑战自我、不断突破的重要性;而反方“从容应队”与“说啥都队”则从人性的脆弱与现实的压力出发,提出在适当时候给自己减压、重新定位的必要性。这场辩论,不仅让我们看到了年轻人对于人生态度的多元理解,更引导我们思考如何在追求与放松之间找到平衡,实现真正的自我成长。


次轮激战,围绕“短视频爆火是精神文化丰富还是匮乏的体现”,双方辩手展开了激烈的交锋。正方以大量数据与实例为支撑,展现了短视频作为新时代文化载体的多元化与包容性;反方则从个人感受与社会现象出发,揭示了短视频背后的信息茧房、文化同质化等问题。这场辩论,不仅拓宽了我们的文化视野,更激发了我们对于现代传媒文化影响的深刻反思,提醒我们在享受科技带来的便利时,也要警惕其可能带来的精神文化困境。

终极对决,更是将辩论推向了高潮。双方就“人生在世重在我尝试过/我没做错”这一哲学命题,展开了深入而激烈的探讨。正方强调尝试的价值与意义,认为只有不断尝试,才能拓宽人生的边界,丰富人生的体验;反方则从责任与担当的角度出发,提出在人生的旅途中,更重要的是保持正确的方向,不做错事。这场辩论,不仅是一次思想的碰撞与交融,更是一次对于人生价值的深刻反思与重新定位。


本次心理健康辩论赛的成功举办,不仅为参赛选手提供了一个展示自我、锻炼能力的平台,更在学院内引发了对于心理健康问题的广泛关注与深入讨论。通过辩论,我们学会了以更加开放、包容的心态去面对生活中的挑战与困境,学会了用理性的思考去解决心理问题,提升学习、生活的质量,促进了之间的交流与沟通,为构建和谐校园、和谐社会奠定了坚实的基础。本次“璞玉心辩·成长之声”心理健康辩论赛,虽然已经圆满落幕,但它留给我们的思考与启示,将如同璀璨的星辰般永远闪耀在我们心中,照亮我们前行的道路。

比赛结果
名次 | 队伍 | 选手 |
第一名 | 从容应队 | 朱孟 24艺术设计3+2本科班 | 王佳茹 24艺术设计3+2本科班 | 吴雨鑫 24工艺美术品设计1.2班 | 刘子豪 24工艺美术品设计1.2班 |
第二名 | 说啥都队 | 张欣月 24艺术设计3+2本科班 | 陆研 24数字媒体艺术设计1班 | 李涵 24艺术设计3+2本科班 | 邢馨艺 24艺术设计3+2本科班 |
第三名 | 吴老师队 | 蒋俊 223数字媒体技术1、2班 | 庄宝婷 24数字媒体艺术设计1班 | 薛明翠 233艺术设计3班 | 陆宣宝 24建筑室内设计1班 |
最佳辩手:
24艺术设计3+2本科班 邢馨艺
邢馨艺同学以温文尔雅的气质和落落大方的风范,在辩论赛场上熠熠生辉。邢馨艺在比赛中展现出非凡的沉稳与敏锐,她的话语清晰而富有逻辑,能够精准地捕捉对方辩手的言辞疏漏,并以此为契机发动致命反击。在辩论的激烈交锋中,她屡次提出犀利且富有洞察力的问题,其语言的攻击性与深刻性,使得对手倍感压力,视其为难以应对的劲敌。在比赛中,她与队友们的配合天衣无缝,协同作战,共同构筑起坚不可摧的辩论防线,令对手团队深感棘手与无奈。
24工艺美术品设计1、2班 刘子豪
刘子豪同学擅长以充满感染力的语言,迅速抓住观众的心弦,引领着听众的思路跟随他的节奏起舞。在辩论的激烈交锋中,刘子豪总能敏锐地捕捉到问题的核心所在,并以一种极为刁钻且独到的视角,提出反驳与设问,让对手措手不及,成为他们最不愿面对的辩论对手。更为值得一提的是,刘子豪在比赛中的语言表达极具个人特色,他能够巧妙地运用语言的魅力,将复杂的问题简化,将抽象的概念具象化,使得他的观点更加深入人心。这种独特的语言风格,不仅增强了其辩论的说服力,也让他在众多的辩手中脱颖而出,成为赛场上的一道亮丽风景线。
(撰稿:刘子豪、姜欣怡、吴雨婷 初审:储德发 终审:周海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