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现代快报讯(记者 顾潇)“年年乞与人间巧,不道人间巧已多”,七夕佳节,承载着人们对幸福生活的追求和向往。随着时代变迁,七夕的精神内涵不断延伸。8月9日,在扬州广陵古城仁丰里,大街小巷将传统文化习俗与现代时尚形式交融贯通,让更多人体验到传统文化的魅力。
仁丰里举办第三届七夕民俗文化活动
七夕节,又称乞巧节、女儿节,是古代女子展示才艺、祈求心灵手巧的节日。同时,农历七月初七也是魁星诞辰日,魁星掌主文运,所以深受读书人的崇拜,读书人有“七夕拜魁星”的习俗,祈求保佑自己考运亨通。当天,2024年“仁丰里·遇见ni”——仁丰里&金鹰第三届七夕民俗文化活动在仁丰里历史文化街区拉开帷幕,在仁丰里北入口壁画区,民俗互动共设置了穿针乞巧、投针验巧、七夕结巧、魁星乞巧四个关卡。
《西京杂记》说:“汉彩女常以七月七日穿七孔针于开襟楼,人具习之。”在现场,扬州民俗专家、市级非遗传承人夏梅珍老师正带着市民游客体验,“穿针乞巧是最早的乞巧方式,始于汉代。女子手执丝线连续穿针引线,谁穿得越快,乞到的巧就越多。”不少游客纷纷上手尝试,屏气凝神,全神贯注,小心翼翼地将线穿进去,“沉浸式”体验传统民俗。在轻松愉快的互动氛围中,市民游客接连闯关,感受“七夕乞巧”的美好寓意,祈求聪慧灵巧。
汉婚秀巡游
当传统节日遇见非遗,碰撞出不一样的文化火花。为丰富市民及游客的节日体验,街区邀约数十名本土非遗传承人齐聚,以扬州刺绣、剪纸、编绳等元素为依托,推动传统节日和非遗文创相融合,深入展现古城文化气韵。扬州刺绣非遗传承人黄丹丹静静地坐在绣摊前,不疾不徐地在现场绣制她的作品,旁边则挤满了游客。“我现在绣的是一幅原创作品,叫月下老,是专门为了七夕主题创作的。”黄丹丹说,“有很多年轻人现场看了我刺绣的过程,就加了我的微信说要来学习,我觉得传统的技艺还是很受人欢迎的,一些小巧的香包、发夹绣品也卖得很好。”
点亮星夜“三把刀”夜实践志愿服务
此次活动还积极倡导志愿服务精神,特别推出了点亮星夜“三把刀”夜实践志愿服务项目,由江苏旅游职业学院和星火志愿者协会的志愿者们为市民及游客提供修脚、理发、手捏包子等公益服务以及全民阅读、扫黄打非的知识宣传。志愿者们用实际行动传递着爱心与温暖,让传统节日更加充满人文关怀和社会责任感。
街区相关负责人介绍,仁丰里开展这些民俗活动,一方面是为了增加街区的节日氛围,让游客体验唯美浪漫的七夕节;另一方面也是为了传承弘扬优秀中华传统文化,推动文旅融合,提振文旅消费。
新闻链接:https://app.xdplus.cn/xdkb/template/displayTemplate/news/newsDetail/39/60057.html?isShare=true&xyt=172328402377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