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媒体聚焦 > 正文

媒体聚焦

荔枝新闻:江苏旅游职业学院:让千年运河成为职教“活课堂”的探索实践

7月22日,记者从江苏旅游职业学院获悉,该校师生利用暑期开展创新性实践教学,组建了一支以“00 后”为主力的青年研学团队。团队历时五天跨越四座运河古城,通过短视频创作、非遗活化体验等青春化表达,让千年运河文化焕发新生。这场跨越时空的对话,展现了该校将世界文化遗产转化为职业教育“活教材”的探索——当古老的运河文明遇见现代职教理念,正演绎出产教融合的生动篇章。

运河边的职教新课堂

瘦西湖的游船上,扬州小调《拔根芦柴花》婉转响起。三星导游朱宁心正为学弟学妹讲解沿岸风物,她既是江苏旅游职业学院优秀毕业生,又是此次社会实践的特聘导师。这种“校友带徒”模式,成为该校运河文化实践的重要特色。

“我们不仅学在大运河畔,更要把运河变成流动的实训基地。”该校旅游管理学院党总支书记张琴的话道出办学理念。作为扬州运河岸边的职业院校,该校已连续四年开展运河主题实践,今年首次将路线延伸至省外,师生们带着研学任务走访了淮安、苏州、杭州等“运河四大都市”。

在苏州平江路历史文化街区,旅游管理专业学生张慧怡举着云台相机记录商户访谈。“去年研究运河与乡村振兴,今年对比城市文旅发展差异。” 这位“二刷” 实践的老队员坦言,这种沉浸式调研比课堂案例更鲜活。

指导教师吴飙的办公室常年摆放着《运河二十一城》。作为运河跑船人的后代,他坦言:“带学生走了四年运河,才发现自己原来对家乡知之甚少。”在淮安运河博物馆,当他与学生一起看到祖辈使用的船具时,突然理解了何为“文化基因的唤醒”。

这种觉醒在博物馆之旅中不断发生。杭州京杭大运河博物馆里,学生们发现课本中的“漕运”变成了AR动画;扬州中国大运河博物馆的“运河街肆”实景,让 “00后”们惊叹 “原来古人也玩沉浸式商业”。旅游管理学院秦雨老师感慨:“当学生主动追问家乡与运河的关系时,教育的目的就已经达到了。”

产教融合的育人密码

实践团队带回的不仅是影像资料。在吴轩雯博士的工作室,学生们正将调研数据转化为研学旅行方案。“去年开发的‘运河非遗体验’产品,已在实际运营中获得市场认可。”据介绍,该校旅游管理学院刚斩获2025年江苏省职业院校技能大赛研学旅行赛项一等奖,获奖学生团队中有2名同学参加过该社会实践活动。

这种“实践+教学+产品”的闭环,彰显着职业教育特色。该校正联合校企合作单位,开发系列运河主题研学产品。学校相关负责人透露,未来计划覆盖全部运河沿线城市,打造“行走的思政课”品牌。

从文化传承到技能淬炼,这条千年水道正在职业院校的探索中焕发新生。当青年学子用专业视角重新发现运河,职业教育也找到了扎根传统文化的生动注脚。这种“文化+专业”的育人模式,也为产教融合提供新的思路。

新闻链接:https://m.jstv.com/news/2025/7/22/1397184251354009600.html?curchannel=%E7%8E%B0%E5%9C%BA

地址:江苏省扬州市毓秀路88号 邮编:225000 电话:0514-87431881 传真:0514-87431883 邮箱:service@jstc.edu.cn
Copyright © 2019 江苏旅游职业学院党委宣传部 学院官网:www.jstc.edu.cn 网站备案:苏ICP备09014956号 苏公网安备 32100102010148号

请升级浏览器版本

你正在使用旧版本浏览器。请升级浏览器以获得更好的体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