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媒体聚焦 > 正文

媒体聚焦

交汇点:做短视频、设计研学旅游产品……他们在大运河的“活课堂”实践技能

交汇点讯 近日,江苏旅游职业学院“水润文脉·青春传承人”暑期社会实践团队结束了为期五天的社会实践。今年团队师生一行十余人走过淮安、扬州、苏州、杭州,行程四百余公里,围绕“运河四大都市”这一主题,结合短视频创作、非遗体验、实践调研等形式开展社会实践活动,让青年学子一次次用脚步丈量运河历史,体验文化新生。

本次社会实践团队成员由该校大学生记者团成员和旅游管理学院学生共同组成,这也是该校连续第四年组织大运河文化主题的社会实践活动。

“我们学校就坐落在扬州大运河畔,希望同学们不仅学在大运河畔,大运河也能成为学生思想教育流动的‘活课堂’。”社会实践团队指导老师吴飙表示。

大运河是不仅是一条流淌了两千年的历史长河,也是一本中华文化的历史“活教材”,如何用好这本教材?

在江苏旅游职业学院的一间办公室书架上,常年摆着一本《运河二十一城》的书,里面详细记载了大运河沿线二十一座城市关于运河文化保护的相关情况。“我们每年在策划暑期社会实践主题时都会组织学生一起来研读这本书,另外还会查阅其他关于大运河文化的书籍和资料,大家会围绕不同的主题开闸社会实践。”吴飙已经是第四年带队了,同时他也是该校大学生记者团的指导教师。作为一名淮安人的他,从小就在运河边上长大,他的祖辈也是运河上的跑船人。但他坦言,多年带队实践后才发现,自己对大运河文化其实一知半解,“这段历程中,我和学生一同学习运河文化、从思想上认同运河文化,在实践中共同成长。”

“拔根的芦柴花花,清香那个玫瑰玉兰花儿开……”瘦西湖的游船上,一曲极具扬州特色的民歌悠扬回荡。这是这次社会实践的一项特殊内容。唱这首民歌的是瘦西湖的三星级导游朱宁心,她的另一个身份是江苏旅游职业学院21届导游专业的毕业生,同时也是第二届大学生记者团的负责人。

当天,朱宁心全程带领学弟学妹从瘦西湖到个园,细致讲解扬州运河文化。这既是一场运河文化的沉浸式体验,也是一次新老传承的朋辈交流。“我们查阅往届记者团的成员信息,发现有很多像朱宁心学姐这样的校友,我们这次专门邀请了朱宁心学姐给我们作为导游,既给我们介绍扬州的地方文化,也告诉了我们很多以前在学校的故事。”社会实践团队负责人乔晓雪也是该校第七届大学生记者团的负责人,她说,这次既是一次文化之旅,也是一次传承之旅。

淮安运河博物馆、扬州中国大运河博物馆、苏州大运河遗产展示馆和杭州中国京杭大运河博物馆是本次社会实践的重点行程,师生们走进四城运河博物馆,看一条大运河如何串联起四座城市的历史发展,了解一条河流在各个城市的视角中是如何呈现出它的历史价值。

“这段内容在所有的博物馆里都有提到……”“原来我家也在运河沿线上,我回去以后要找找看我们当地有没有类似的博物馆……”同为社会实践的带队老师秦雨介绍,每参观一所博物馆,就相当于让学生多上了一堂运河文化主题的“博物馆里的思政课”,让运河化身为联系学校和学生的纽带,让博物馆变成学校文化育人的隐形课堂。

一次社会实践的时间和行程有限,高职学生在校期间参加社会实践的次数也是有限的,那么该如何在有限的社会实践中切实让学生获得更多呢?该校旅游管理学院的张慧怡同学已经是第二年参加这项社会实践活动了。“去年我们了解了运河文化是怎么推动扬州、淮安两地乡村振兴,今年我们实地调研了‘运河四大都市’的现代城市发展差异。”张慧怡说,作为一名旅游专业的学生,她觉得自己要多参加这种社会实践对自己的专业提升很有益处。

据了解,该校旅游管理学院近年来依托江苏省旅游管理高水平专业群,持续结合扬州地方文化打造特色专业课程。同学们通过不断参加运河文化主题社会实践已经积累了大量的一手文旅资料,学生积累了大量的实践经验,提升了专业技能。

“我们从去年开始,已经有学生直接参与运河文化主题的研学旅行产品开发了,今年的社会实践方案也让学生深度参与,就把这个活动当成是研学旅行课程设计、研学旅行产品方案设计的一次技能实践。”该校旅游管理学院的吴轩雯博士表示。在社会实践中,师生研学旅行产品的专业技能素养得到了有效提升,在2025年江苏省职业院校技能大赛研学旅行赛项高职组获得了学生组一等奖,获奖团队中的3名学生中有2名都参加过往年的运河文化主题社会实践或相关活动。

今年是该校首次将运河文化主题社会实践延伸至省外,吴飙表示,学校将依托运河文化打造特色的网络思政育人品牌实践活动,鼓励支持持续扩大此类社会实践活动的覆盖面与丰富性,争取数年内师生实践活动范围可以覆盖运河沿岸所有城市,并且联合相关学院专业教师,协调校企合作单位,充分发挥职业教育产教融合优势,开发出系列的运河文化主题研学旅行产品。让大运河成为思想政治教育的“活教材”,让大运河成为职业教育的“活课堂”。让广大师生既成为运河文化的传承、传播者,也成为运河文化的推广者和受益人。

新闻链接:https://jhd.xhby.net/share-webui/detail/s687b1e0de4b0fa9831627eaa

地址:江苏省扬州市毓秀路88号 邮编:225000 电话:0514-87431881 传真:0514-87431883 邮箱:service@jstc.edu.cn
Copyright © 2019 江苏旅游职业学院党委宣传部 学院官网:www.jstc.edu.cn 网站备案:苏ICP备09014956号 苏公网安备 32100102010148号

请升级浏览器版本

你正在使用旧版本浏览器。请升级浏览器以获得更好的体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