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秋学期大幕拉开!江苏旅游职业学院烹饪科技学院“勤馔文化”志愿服务队交出了一份“高分”暑期社会实践作业。
暑假期间,他们深入长江流域江苏段开展“长江味道·青春守护”主题实践。通过水域生态考察和饮食文化遗产调研,这群“00后”志愿者以专业视角解码长江文脉,为长江保护与长江饮食文化传承注入青春力量。
行进长江,江面盘旋的候鸟群、江岸蓬勃生长的芦苇丛……同学们用镜头记录长江“十年禁渔”政策背景下的生态蝶变。“一些渔民和居民喜欢在长江沿岸进行钓鱼和非法捕捞活动,钓鱼一人一杆可以,但是锚钩有六个、八个这些就不可以了……”打击非法捕捞、防控水道污染、保障航道安全……从长江航运公安局南京分局仪征派出所民警同志的介绍中,他们更明白了“人退鱼进水清”——这幅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美丽图景来之不易。
深受生态故事鼓舞的队员们,结合烹饪专业特长进行了一项特别创作——以长江特有保护动物为原型,妙用非遗“面塑”技艺,现场捏塑出江豚、鲥鱼等一批形态逼真、生动可爱的珍稀物种形象。“在长江航运公安局南京分局仪征派出所亲眼目睹民警展示的非法捕捞工具,让我深刻感受到十年禁渔政策的深远意义。作为烹饪专业学生,我们运用专业技能制作江豚、白鳍豚形象的面塑赠予民警,也是用艺术形式传递环保理念。”学生郜鹏杰说,这不仅是一次技能展示,更是队员们对长江守护的深情“塑”说。
十年禁渔背景下,长江饮食文化又发生了哪些变化?“十二圩盐帮菜” 作为一种根植长江沿岸、凝聚码头工人和船夫生活智慧的特色饮食,是长江文化不可或缺的组成部分。队员们穿行于古色古香的巷陌,在当地百年老店“迎春酒楼”寻觅地道风味,烹饪工艺与营养专业的同学围绕“长江流域饮食文化特点”与酒楼负责人和厨师长就江鲜菜的传承与创新进行了探讨。
秋学期,这群烹饪学子将继续聚力让古老的长江饮食文化在数字时代焕发新生、触手可及,点燃公众守护“长江之味”的热情与行动,实现非遗技艺的活态传承。“走访十二圩历史街区时,看到百年餐饮企业主动调整菜单,选用可持续食材,让我认识到环保需要全民参与。这次实践也让我认识到,专业技能完全可以成为守护长江生态的有力工具。”未来,同学们将继续发挥专业特长,为长江生态保护和传统文化传承贡献力量。
新闻链接:https://share.96189.com/yfs/Article/e2f5bde3de7e434c9943d5c7f19c44f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