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和党的十九大和十九届二中、三中、四中、五中全会精神,同时为落实立德树人的根本任务,深化资助育人功效,以丰富多彩的形式学习党史中的学生资助,用榜样力量促使同学们坚定理想信念,树立担当之志,江苏旅游职业学院在5月27日-6月2日期间举办了6场2021年度大学生资助政策和“党史中的学生资助”宣讲活动。学生工作部(处)负责人、校学生资助管理中心人员、二级学院党总支副书记、2021年度学生资助宣传大使、筑梦励行学社成员及部分学生代表参加。
旅游管理学院193高铁3班肖海龙同学在启动仪式上开讲,带领同学们学习了解建党以来我国大学生资助政策的发展历程:从单一奖助体系到奖贷并存体系阶段,再从混合资助体系到如今深化资助育人体系阶段。2021年,我们实现了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奋斗目标,取得了改革开放伟大成就,即将迎来中国共产党百年华诞,为进一步感受党和国家对家庭经济困难学生的关怀,肖海龙同学分享了“党史中的学生资助故事”,比如:建党前,李大钊每月从自己的工资中拿出80块大洋作为北京共产主义小组的活动经费,同时李大钊还资助了多名北大贫困生。薛文怡同学分享了1919年初到1920年底,近2000名中国进步青年远赴法国,“勤于做工、俭以求学”的故事,以及老一辈无产阶级革命家与留法勤工俭学运动的故事,回顾他们为党的教育事业做出的伟大贡献。马婉婷同学分享了共青团中央、中国青少年发展基金会于1989年10月发起实施的希望工程,希望工程一直聚焦助学育人目标,植根尊师重教传统,创新社会动员机制,架起了爱心互助和传递的桥梁,帮助数以百万计的贫困家庭青少年圆了上学梦、成长为奋斗在祖国建设各条战线上的栋梁之材。希望工程在助力脱贫攻坚、促进教育发展、服务青少年成长、引领社会风尚等方面发挥了重要作用。
48名学生资助政策宣传大使根据制定完善的宣讲方案,共成立6个宣讲团,陆续在6个二级学院的50个20级班级进行宣讲,与同学们分享党史中的资助故事,并将国家资助和学校资助政策送到每一位同学身边。
此次宣讲活动,不仅让同学们对我校资助育人“公平、公正、公开、透明、精准”的工作原则有了深刻认识,更是通过党史中的学生资助故事引导同学们自立自强、诚实守信、知恩感恩、励志奋斗。筑梦励行学社社长周同学分享:“作为一名受助学生,我切实感受到国家资助对我学业和生活的帮助,总书记强调:‘征途漫漫、唯有奋斗。’我们生逢盛世,肩负重任,一定不会辜负党和国家对我们的培养和期待。”江苏旅游职业学院党委副书记梅纪萍评价说,资助宣传大使都是受助学生中品学兼优学生的代表,在学生中更有感召力,更具示范性,对资助工作有深厚感情,是开展学生资助宣传工作的重要力量。希望学生资助宣传大使们,开展资助政策宣讲,常发声、发好声,充分发挥其政策传播和励志引领作用。
肖同学的故事
我在初中之前一直都是和哥哥姐姐一起跟随爷爷奶奶生活,现在爷爷已经八十岁了,自身行动不便,身体也日况渐下,而奶奶在2019年时因为家里没钱治病而因病离世。我在就读小学时就已经开始接受国家资助,若是没有国家的资助和学校老师的帮忙,恐怕我在初中时就已经放弃学业去闯荡社会,更没有机会像今天这样坐在大学的教室里安稳的上课了。
一路走来,我曾接受过国家学校各种各样的优惠、减免,同时我也很感谢这一路上曾帮助过我的老师和同学,是他们将我从辍学的边缘拉了回来。
我在小的时候,由于不慎跌倒,摔伤了眼睛,家里四处求医但也不免落下一个先天近视,在求学的路上由于家庭经济困难和先天条件的不足难免不被同龄人甩开一大截在学校和老师的帮助下我戴上了眼镜。
在经历了高考后我踏入了江苏旅游职业学院的校门,开启了这难得的机遇,在入学不久后我就在老师的推荐下进入了图书馆勤工俭学,在这之前我还不知道自己还可以这么有用。
我想在大学里若是没有老师的帮助,我可能连最基本的普通话都无法练好,更别说参加各种活动、大大小小的比赛了,更不可能练好口才,学会与人相处,或许也有可能已经离开学校,在美其名曰:“创业”的口号下步入了社会。
马同学的故事
在大学的课余时间我接触最多的就是“资助”这两个字,关于“资助政策”、“资助系统”、“国家资助”等,这些知识的获取都是在大学期间了解地。
刚进江苏旅游职业学院时,对大学的任何事物都很陌生,进校不久后在班主任的推荐下我走进了学生工作处,从老师们那里,了解了国家资助政策和学校资助政策,并且连续2年担任学校“资助宣传大使”工作,不仅认真学习资助政策,同时也积极做好信息工程学院学生资助政策的宣传工作。
一直内向的我,在被聘为作为资助宣传大使那一刻起我决定要突破自己,抓住机会,参加大大小小的活动来锻炼自己的心理素质,将自己全身心投入资助政策宣传的工作中,同学们和老师们都看到了我的迅速成长。
周同学的故事
由于家乡教育条件限制,我在家乡读完小学二年级之后,就不得不去距家乡半小时车程的地方读书。在那里足足学习了7年,母亲也陪了我7年。7年里,母亲作为“陪读”妈妈,为了我,放下了家中诸多事务,全身心放在了我的身上。家中只留下父亲和年迈的爷爷,同时经济负担压在了父亲一人身上。
父亲每天辛苦的在外奔波,我在就读初中时开始接受国家资助,在获得国家资助后,让我深深地感受到了国家和学校对我们的期望和鼓励,给了我学习上的支持与鼓励。有很多话要说,却不知从何说起,国家对我们的帮助,学校对我们的关心,这些都是无法用语言来形容和衡量的。从初中我就开始接受国家资助,久而久之,对国家资助的政策的认识也慢慢积累了。
高考后,踏入江苏旅游职业学院的校门。为减轻父母负担,我选择去办理生源地助学贷款。也正因为生源地助学贷款,让我有了一次偶然的机遇认识了学生处老师。在老师的指导和培养下,我了解到更多的资助政策。同时,我组织策划以及参加了很多资助类的活动。在作为资助宣传大使工作时,我不仅了解政策,也锻炼了自己,同时更加清楚地了解到自己的潜力。
大学即是我学习的地方,也是我收获成长,得到锻炼的地方。感谢学校以及老师的帮助,我坚信,只要锲而不舍、不断努力、不断追求、不断奋进,就一定会不断向优秀靠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