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月21日晚,工艺美术学院S211开展了一场名为“用‘脑洞’搭桥:艺术思维让共情更简单”的心理委员专题培训。本次活动由学院心理健康辅导站策划,旨在通过艺术思维与心理疗愈的跨界融合,提升心理委员的共情能力与工作实效,为校园心理健康服务注入新活力。
艺术解码情绪,共情从“心”出发
培训围绕“艺术思维开启共情通道”“艺术体验中的共情实践”“校园场景应用与案例”三大模块展开。主讲辅导员吴老师以梵高《星空》的色彩心理学、蒙克《呐喊》的情绪表达为例,解析艺术作品中的情感密码,引导心理委员学会从线条、色彩、构图等艺术语言中捕捉同学潜在的情绪信号。艺术思维的开放性能够突破语言壁垒,为心灵对话创造更包容的场域。

指尖编织情绪,疗愈温暖落地
实践环节中,心理委员们化身“情绪艺术家”,通过油画棒自由涂抹色彩、裁剪重组画面,最终将碎片编织成充满张力的立体作品。视觉艺术与心理疗愈的结合,让抽象的情绪具象化:暖色调的缠绕象征焦虑的释放,几何拼接传递迷茫中的秩序感。“当手指触碰到颜料时,我仿佛能‘触摸’到他人的情绪波动。”2024级心理委员小杨分享道。


以美育心,共建有爱校园
艺术思维是打开心门的钥匙。希望各位心理委员将培训中的创意方法转化为“共情工具箱”,在学习、工作和生活中善用艺术视角,让关怀更有温度。这场培训不仅是一次技能的提升,更是一场心灵的共鸣。期待心理委员们以美为媒,架起心与心之间的桥梁,让工艺美术学院始终充盈着理解与温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