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年3月21日是第25个世界睡眠日。睡眠,这个占据我们生命三分之一时间的生理需求,却在现代快节奏生活中逐渐被我们忽视。今年的世界睡眠日主题是“健康睡眠,优先之选,这是在提醒大家要重视睡眠健康,把优质睡眠放在生活的重要位置。现在,就让我们一起来聊聊睡眠这件“大事”。
睡眠可不是简单的闭眼休息,它对我们的身体和大脑有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在睡眠过程中,身体会进行自我修复和调整。细胞更新、组织修复、能量储备等都在睡眠时高效进行,让我们第二天能活力满满。比如,运动后好好睡一觉,肌肉疲劳就能得到缓解。
大脑在睡眠时会整理白天学习和经历的信息,将重要内容转化为长期记忆,就像给电脑整理文件,让知识存储得更有序,方便我们随时调用。
睡眠能促进免疫系统的正常运转,帮助身体抵御疾病。长期睡眠不足,免疫力就会下降,容易生病。
根据相关调查,我国成年人失眠发生率高达38.2%,超5.1亿人饱受睡眠障碍困扰。常见的睡眠问题包括:
一点小动静就被吵醒,睡眠支离破碎,难以进入深度睡眠状态。
比预期时间提前醒来,醒来后难以再次入睡,导致睡眠时间不足。
对失眠本身的恐惧,越担心“今晚睡不着”,越容易陷入“紧张—失眠—更紧张”的恶性循环。
睡前长时间刷手机、打游戏,蓝光刺激大脑,导致兴奋难以入睡;熬夜追剧、聚会,扰乱正常生物钟。
工作学习的压力、生活中的烦心事,让人焦虑、紧张,心理负担重,夜晚难以放松。
噪音干扰、光线过强、温度不适,都会影响睡眠舒适度。
晚上喝咖啡、茶等含有咖啡因的饮品,或者吃得过饱、过于油腻,都会影响睡眠。
每天尽量在相同时间上床睡觉和起床,即使周末也不例外。比如晚上11点前上床,早上7点左右起床,让生物钟稳定。
保持卧室安静、黑暗和凉爽,选择舒适的床垫和枕头。可以使用耳塞、眼罩、遮光窗帘,营造良好的睡眠氛围。
睡前1小时不碰电子设备,避免蓝光刺激。可以泡个热水澡、听听舒缓音乐、做做简单拉伸或冥想,放松身心,减轻压力。
每天进行30分钟左右有氧运动,如慢跑、跳绳、瑜伽等,但不要在临近睡觉前剧烈运动,以免身体过于兴奋。
给压力一个“出口”,睡前1小时书写“焦虑清单”,将担忧转化为具体文字,可降低大脑在夜间反刍的概率。实验显示,持续记录一周可使入睡时间缩短9分钟。
睡前试试“4-7-8深呼吸法”——吸气4秒,屏息7秒,呼气8秒,重复4组。这种调节副交感神经的技巧,或许能带你更快入梦。
晚餐不宜过饱、过晚,避免吃辛辣、油腻、刺激性食物。晚上少喝咖啡、茶等饮品,可在睡前喝一杯温牛奶助眠。
如果你持续出现以下情况,建议寻求专业心理帮助:
1.入睡困难>30分钟,且每周发生3次以上;
2.早醒后无法再次入睡,伴随日间情绪低落;
3.因失眠显著影响工作、社交功能。
健康睡眠是幸福生活的基石,让我们从现在开始,重视睡眠,养成良好的睡眠习惯,把“健康睡眠,优先之选”落实到生活中。愿大家都能夜夜好眠,活力满满迎接每一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