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网站首页 >> 心理健康 >> 心理科普 >> 正文

心理育人┃请允许自己偶尔“不在状态”

请允许自己偶尔“不在状态”

最近在校园里,总能听到同学间这样的对话:“最近感觉好累啊,学习效率特别低”“我也是,明明很努力了,但就是不在状态”。这种困扰,你是否也正在经历呢?今天,咱们就来聊聊这个让许多同学都倍感困扰的话题——“不在状态”。

其实呀,这种“不在状态”的感觉,就像是我们心灵的一次“感冒”。它来得猝不及防,却也往往会在不经意间悄悄离去。


“不在状态”很正常

首先要知道,“不在状态”并不可怕。就像一年有四季更替,我们的心理状态也会有起有落。心理学家研究发现,人的心理状态存在自然的波动周期,这完全正常。

在校园生活中,我们常遇到这样的情况:早上起床精神饱满,下午却昏昏欲睡;前几天还对学习热情满满,这几天就提不起劲。这些都是正常的心理节律,恰似月亮有阴晴圆缺,我们的状态也会高低起伏。

有些同学可能会说:“可是我看到别人总是精力充沛的样子啊。”事实上,每个人都可能有状态不佳的时候,只是大多数人选择展现出最好的一面。我们不必因偶尔的“不在状态”就否定自己。


别让自我批评“雪上加霜”

当“不在状态”时,我们最常做的就是自我批评:“我怎么这么懒散”“我真是太没用了”。但这种自我否定不仅无法帮我们恢复状态,还会让我们陷入更深的焦虑。

不妨换个角度想:身体不适时我们会选择休息,那心理状态不佳时,为何不能给自己一些喘息的空间呢?接纳“不在状态”的时刻,是学会与自我和解的重要一步。


应对“不在状态”有妙招

那么,当确实感到“不在状态”时,该如何应对呢?下面跟大家分享几个实用的方法:

1.调整作息:保证充足睡眠,让身心充分休息。有时,一场好觉就能让状态恢复大半。

2. 适度运动:在校园里散散步,或去操场跑跑步,让身体分泌快乐的多巴胺。

3. 寻求社交支持:和好朋友聊聊天,或者参加轻松的社团活动,放松心情。

4. 调整目标:如果状态不佳,不妨适当降低短期目标,给自己缓冲空间。

5. 尝试新事物:去听一场讲座、参加一个工作坊,或者换个学习环境,都可能带来新灵感。

记住,这些方法不是强迫自己立刻恢复“最佳状态”,而是帮我们在状态不佳时,依然保持生活的平衡。


“不在状态”是成长的契机

其实,每一次“不在状态”的经历,都是认识自我、完善自我的宝贵机会。它让我们学会倾听内心声音,在快节奏生活中保持自我觉察。

在校园生活中,我们常被各种目标和要求推着前进:要成绩优异、要参加社团、要实习实践……在这种高压环境下,偶尔的“不在状态”反而是内心的保护机制,提醒我们停下来,重新审视方向。


     学会接纳和应对“不在状态“,实际上是在培养一种重要的心理韧性。这种韧性不仅能让我们在校园生活中游刃有余,更能为未来人生道路打下坚实的基础。

亲爱的同学们,生活不是一场永不停歇的马拉松,而是一段有起有落的旅程。在这个旅程中,请允许自己偶尔“不在状态”,允许自己有不完美的时刻。因为正是这些起起落落,才构成了我们真实而丰富的人生。

让我们学会对自己说:“没关系,这只是暂时的。”“我允许自己现在状态不佳。”“我相信自己能够慢慢调整过来。”这些温柔的自语,往往比严厉的自我批评更有力量。愿我们都能学会在状态起伏中保持从容,在成长的道路上找到属于自己的节奏。




心理求助渠道

同学们在生活中遇到任何心理问题都可以到学校心理健康教育中心寻求帮助,地址:师生发展中心二楼E区(警卫室楼上),校内24小时心理热线:18805270572。

校外心理服务平台

1. 全国青少年心理咨询热线:12355

2. 全国心理援助热线:01082951332

3. 江苏省总工会公益心理援助热线:400 - 8080 - 132

4. 江苏省家长热线:025 - 58255820

5. 清华幸福公益心理热线:400 - 0100525

6. 江苏省大学生24小时心理热线:025 - 58255200

7. 江苏省心理危机干预热线:025 - 83712977


Copyright@2024   江苏旅游职业学院  学生工作处  版权所有 All rights received.苏公网安备 32100102010139号
 地址:江苏省扬州市邗江中路98号   处长信箱:yzsxxg@126.com     电话:0514-87431699    传真:0514-8743188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