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布日期:2020/12/14
浏览次数:
一、指导思想:
随着素质教育的进一步深入实施,高校学生心理健康教育问题也显得更加突出,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全面提高学生的素质为根本目的,在全院学生中开展好心理健康教育。逐步通过多种方式,对不同年级的学生进行心理健康教育和指导,帮助学生提高心理素质,健全人格,增强承受挫折、适应环境的能力。
二、维护目标:
1.促进学生身心健康发展,保证学生们具有旺盛的精力、愉快的心情投入学习,养成良好的卫生习惯。积极参加体育锻炼,增强体质。
2.对少数有心理困扰或心理障碍的学生,给予科学有效的心理咨询和辅导,使用权他们尽快摆脱障碍,增强自我教育能力。
3.提高维护健康的意识,掌握维护健康的知识、技能,养成良好的卫生行为习惯和生活方式,促进学生心理健康水平不断提高。
三、心理健康维护原则:
1.根据学生心理发展特点和身心发展的规律,有针对性地实施教育。
2.面向全院学生,通过开展教育活动,增强学生对心理健康教育有积极的认识,使得学生的心理素质逐步得到提高。
3.关注个别差异,根据不同学生的不同需要开展多种形式的教育和辅导,提高学生的心理健康水平。
4.以学生为主体,充分启发和调动学生的积极性,要把教师在心理健康教育中的科学辅导与学生对心理健康教育的主动参与有机的结合起来。
四、主要工作措施
(一)加强心理健康教育
1.以课堂为主渠道,将心理健康教育渗透在各学科教学中。各科老师在教学中注意学生心理状况,帮助学生更好地认识、把握自己的心理更自觉的维护和增进自己的心理健康。
2.专题的心理讲座
结合学校的教育主题以及学生学习生活的实际情况,进行定期和不定期的专题心理讲座,传授心理学知识和心理调试的方法的运用,增进学生对自我心理健康的关注,促进学生健全人格的形成,教育学生不仅要成材而且要成人。
3.各班级选择心理委员配合学院的心理健康教育工作
心理委员要求有较好地人际关系、有进取心等特点地学生来承担,这些学生要观察实际情况并且及时地向学院心理专员反映这些情况,有助于班级心理教育个别进行和集体进行,是心理专员和学生保持密切地联系,更有利于心理教育工作地更好地实施和顺利发展。
4.积极开通学校和家庭实施心理健康教育的渠道
通过qq、微信、电话等方式,向家长普及心理卫生知识,引导和帮助家长树立正确的教育观念,营造良好的家庭教育氛围,调动家庭和社会的各种力量,共同创建起符合学生心理健康成长的环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