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深化思政课实践教学改革,拓宽思政教育路径,将理论知识与社会实践紧密结合,5月9日下午,马克思主义学院组织师生代表前往中国淮扬菜博物馆开展了一场别开生面的实践教学活动,让思政教育走出传统课堂,在历史文化浸润中实现“入脑入心”。

活动当日,学生们在思政教师与讲解员的带领下有序入馆,依次参观了“淮扬菜的历史发展”“淮扬菜的经典代表”“淮扬菜的现代化发展”等主题展厅。馆内丰富的展品、详实的史料以及逼真的场景复原,生动展现了淮扬菜从起源到发展的辉煌历程,让学生真切触摸到饮食文化演进的脉络,深切感受到淮扬菜跨越千年而不衰的深厚底蕴,同时也直观了解到淮扬菜“和、精、清、新”的烹饪理念,见证了“开国第一宴”的历史渊源。

在“刀工绝技”展台前,师生们驻足观看文思豆腐细如发丝的刀工,深刻理解“工匠精神”在传统技艺中的传承意义。思政教师朱敏适时引导学生,指出淮扬菜的千年传承,是无数先辈匠人坚守与创新的成果。他们在岁月长河中,用智慧和汗水书写着对美食的执着追求,这种对技艺的敬畏与传承,正是工匠精神的最初模样。
参观结束后,学生们围绕“淮扬菜文化与家国情怀”展开热烈讨论。2024级中西面点工艺专业的李嘉禾谈到:“原来一碟扬州炒饭里藏着五谷丰登的祈愿,一道平桥豆腐饱含着邻里互助的温情,这让我深刻明白了文化传承、工匠精神以及个人与国家命运紧密联系的重要性,对未来的学习和生活有了更加明确的方向。”
此次带领学生走进淮扬菜博物馆开展实践教学,是思政教育创新的一次成功尝试。通过这堂生动的“博物馆里的思政课”,有效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与主动性,让学生在潜移默化中厚植家国情怀,增强时代责任感。未来,马克思主义学院将继续探索“思政+文化”实践教学新模式,推动思政教育高质量发展,让青年学生在触摸历史中厚植家国情怀,在体悟传统中增强使命担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