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当前位置:首页 > 通知公告 > 正文

通知公告

江苏省社科联2025年社会科学普及工作要点

江苏省社科联2025年社会科学普及工作要点

2025年是全面贯彻落实党的二十届三中全会精神关键之年,是实现“十四五”规划目标任务收官之年。为进一步推进全省社科普及工作高质量发展,根据省社科联九届五次理事会会议部署和《省社科联理事会工作报告2025年重点任务分解方案》(苏社科联发〔2025〕14号)的要求现将2025年省社科联社科普及重点工作安排如下:

一、总体要求

坚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全面贯彻党的二十大和二十届二中、三中全会精神,深入学习实践习近平文化思想,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对江苏工作重要讲话重要指示精神,紧紧围绕党的中心任务,牢牢把握新时代文化使命,瞄准社科强省建设目标,紧扣《江苏省“十四五”哲学社会科学协同创新规划》《江苏省社会科学普及“十四五”发展规划》任务要求,服务中心、提升质效、打造特色、引领发展,以网络化宣传为依托,以标准化建设为抓手,以群众化服务为目标,积极提供知识性、普惠性、创新性社科普及产品和服务,为谱写“强富美高”新江苏现代化建设新篇章贡献社科力量。

二、重点工作

(一)聚焦基层群众需求,全面提升社科普及服务质效

1.持续加强党的创新理论大众化普及宣传。突出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特别是习近平文化思想的学习贯彻,组织社科专家下基层、进群众,开展针对性理论宣讲普及活动。加强社科普及导向引领,积极围绕抗日战争暨世界反法西斯战争胜80周年、抗美援朝出国作战75周年等重要节点,持续发挥社科普及基地、新时代文明实践中心、基层综合文化服务中心、城市书屋等阵地作用,注重挖掘“两微一端”等新媒体优势,以宣传专栏等形式,及时发布分享群众喜闻乐见、内容新颖多样的理论宣讲内容,以多样方式、多种途径广泛宣传阐释党的创新理论。

2.精心组织省第二十二届社科普及宣传周。围绕年度社科普及重要主题和重点内容,联合南通市社科联举办全省第二十二届社科普及宣传周。采取省市县三级联动、错时实施等方式,重点突出社科普及的知识性宣传、群众性服务、个性化展示,通过突出地方特色优势、创新启动仪式、做活场外项目、强化线上线下互动,不断提升群众满意度,扩大社科普及宣传周活动影响。

3.不断丰富优质社科普及产品和服务供给。眼基层群众社科普及需求、基层社科普及工作现状和社会传媒信息扩散特点完善社科普及项目资助机制,细化项目申报的内容、形式、品类、对象人群、预期效果等。紧扣抗战胜利80周年“两山”理论20周年等,结合社科普及惠基层、学会专家进基地、生成式人工智能普及产品等发布项目需求,精准筛选优质社科普及策划项目,提高社科普及项目实施绩效和社会成效。加强与社科类社会组织合作,广泛调动专家力量,组织编撰《影响世界的江苏人和事》社科普及读物,推出系列视频产品,丰富大众社科文化享受。

(二)突出标准规范引领,积极赋能社科普及基地品质提升

4.以标准化建设赋能社科普及基地发展。联合高校、省质量和标准化研究院,加强社科普及理论研究。推进《社科普及基地建设规范》编制工作,争取年内出台社科普及基地建设的江苏地方标准,为基地展陈优化、普及能力提升提供科学指导,引领带动基地提升普及服务的规范性、可及性。加强对社科普及基地的联合调研,提升社科普及基地申报与资助项目针对性,分批推进重要人物、专题学科、综合场馆等类别基地的展陈提升,促进基层社科普及阵地建设高质量发展。

5.多措并举提升基层社科普及能力水平。强化社科普及基地“内功”,组织全省性社科普及基地业务工作交流培训班和基地讲解员技能大赛,推荐优秀讲解员参加全国社科普及基地讲解员大赛,为基层社科普及工作者创造跨区域交流互鉴的学习机会。依托江苏社科应用精品工程社会教育(社科普及)课题项目,引导优质资源向基层倾斜鼓励专家学者走进基层开展普及研究,支持社科类社会组织、青年社科学者帮扶共建,提升基层社科普及专业化水平。

(三)打造网络传播矩阵,充分拓宽社科普及覆盖广度

6.举办第三届“人文社科之光”社科普及短视频大赛。联合全国各省区市社科联举办第三届大赛,积极创新活动组织模式,引导社科普及的社会力量积极参与,评选出一批高质量成果。好活动内容引流,加大网上宣传扩散,有效运用电视台、新媒体、云平台等传媒资源和宣传渠道,持续提升赛事活动的吸引力、传播力、影响力,全力打造江苏社科普及品牌新标杆。

7.建强社科普及数字化网络化传播资源阵地。扎实落实省委巡视整改工作要求,着眼内容建设、网络运营、信息集聚,探索通过AI生产普及内容,推进“人文江苏”社科普及云平台、江苏社科普及微信公众号升级提能。通过重大活动引流、专题内容跟踪、新颖内容创作、重要功能聚合、省市区(县)联动等方式,聚集网络流量,吸引社会关注,进一步扩大网络普及、新媒体普及的社会影响。

(四)着眼基础布局谋划,有效激发社科普及发展驱动力

8.扎实开展公众人文社会科学素质调查。组织开展全省人文社会科学素质和需求调查评估,充分掌握全省公众的人文社会科学素质及需求状况,发布全省社会公众人文社科素质现状和需求报告及13个设区市分报告为进一步提升社会科学普及工作质效提供重要支撑,为服务文化强省、社科强省建设提供理论支持。

9.全面做好“十四五”规划成果经验总结。系统全面梳理“十四五”期间社科普及工作在活动组织、资源建设、人才培养、合作交流、宣传推广等方面取得的成果,重点加强相关数据统计、理论研究和成果转化应用,组织召开社科普及工作联络会议,做好相关经验总结。依托高校、科研院所及智库机构,打通“科研—科普”链,积极开展国内外社会科学普及发展动态跟踪调查和 政策研究,探索社科普及工作新规律,为“十五五”前瞻规划提供理论性、针对性和实效性的研究参考。

三、工作要求

1.狠抓导向引领。加强社科普及工作导向管理,科学论证社科普及活动的主题和核心内容,严审线上线下活动内容、各类宣传报道素材,确保社科普及工作方向正确,积极唱响主旋律。紧跟党的创新理论发展,围绕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注重挖掘各地特色资源,突出社科性、群众性普及导向,加强社科普及宣传周等重点活动内容、形式、载体的创新规范,牢牢把住意识形态主动权。

2.强化交流协作。注重发挥各层级社科联、社科类社会组织和社科普及基地等单位的集群优势,在活动组织、项目研究、资源共享、人才共建等方面,持续挖掘合作交流的新空间和新途径。积极探索与政府部门、大中小学校、新闻媒体、公益企业等联合协作潜能,努力形成“泛社科、大科普”工作局面。

3.创新宣传推广。用好主流媒体、新媒体平台、微信公众号、官网主页等宣传阵地,充分发挥生成式人工智能技术在赋能信息生产传播方面的创新优势,积极利用新兴媒体手段在信息扩散方面的流量优势。抓好群众性宣传,依托创意内容、创新形式提升普及活动参与度和满意度,让普及活动的参与者主动成为普及工作宣传员,持续提高社科普及的基层关注度、社会影响力。



地址:江苏省扬州市毓秀路88号 电话:0514-87431860 电子邮箱:kxyjc@jstc.edu.cn
Copyright © 江苏旅游职业学院科学研究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