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指导思想
我系专业人才的培养,是以服务为宗旨、以就业为导向,立足江苏,面向全国,走产学研结合的发展道路,把学生培养成为高素质水务的高技能人才。毕业实习是人才培养的重要环节,对于完成培养应用性技能型人才的目标要求、提高学生实践技能水平具有重要意义。通过实习,能使学生巩固加深所学专业知识,掌握基本电子商务和物流操作的实际工作技能,培养学生职业素养,增强事业心和工作责任感。
二、领导机构
为了更好地开展实习工作,加强学生实习期间管理,我系成立学生实习工作领导小组:
组 长:陈仁华
副组长:陈爽、吕琪、杨振方
成 员:房翠、莫丽丽、严瑾、刘潇、李庆、崔文、徐长江、江振涛、韩艺
学生毕业实习工作领导小组具体负责实习制度、实习管理文件制定,实习基地建设,学生实习岗位安排,实习状况的检查和实习费用预算,实习班级的管理和其它日常工作。
三、参加实习学生情况统计
本次参加实习班级共计6个,分别为135商务英语1、2班,135电子商务,135商务管理班1、2班、135物流管理班,实习之前,我院对六个班级的学生进行了实习前动员,召开了135实习班主任会议,同时邀请了校企合作单位进班级做了招聘宣传,企业也提供了一些实习岗位。各班级具体分布如下:
序号
| 班 级
| 学生数
| 班主任
| 电话
| 备注
|
1
| 135商务英语1班
| 28
| 李庆
| 13665205899
|
|
2
| 135商务英语2班
| 15
| 崔文
| 13665270539
|
3
| 135电子商务班
| 43
| 莫丽丽
| 13852199576
|
4
| 135物流管理班
| 37
| 徐长江
| 15852887826
|
5
| 135商务管理1班
| 34
| 江振涛
| 13665228860
|
6
| 135商务管理2班
| 28
| 韩艺
| 15050727210
|
四、参加双选会的实习单位:根据2017年实习情况,因本年度实习生全部为五年高职学生,且实习期为半年,根据企业实际能接纳实习生数量,建立按照以下实习单位进行分配。
五、时间推进表
时间进度安排
| 内容安排
| 具体要求
|
12月22日
| 召开135实习班主任会议
| 做好实习生实习前的各项准备工作
|
12月27日
| 实习前安全教育专题会议
| 对实习生进行离校前的集中教育工作
|
12月30日上午
| 上午召开学生实习双选会,与用人单位统一签订实习协议、安全协议等材料
| 邀请企业参加双选会,具体地点为实训楼三楼报告厅,企业在双选会中进行宣讲,宣讲结束后学生填写实习意向表,用人单位与学生签订实习协议
|
12月30日前
| 实习班级学生建立联系平台
| 做好班级实习学生联系平台的建立,要求留下学生个人手机号码;学生家庭常用联系号码;班级QQ群的建立;班级飞信群的建立四个方面。
|
12月30日前
| 实习生相关协议的签署、保险购买情况检查
| 准备好实习生安全等各类协议,确保参加实习学生百分之百签订协议,检查各班级学生意外伤害保险购买情况
|
1月10日前
| 实习各项资格审查
| 各班级严格按照学校要求,对学生的技能、素质、体能资格进行审查
|
1月20日前
| 宿舍公物清点与赔偿
| 做好学生离校实习前,宿舍公物维修以及赔偿的相关工作。钥匙的交接在离校前一天进行,确保所有宿舍钥匙无缺失
|
1月20日前
| 完成实习生离校手续办理
| 检查实习学生各项协议签订情况,各项手续齐全后方可离校
|
六、检查方案
根据学校的实习检查要求,结合本院实习点的分布情况,系科特制定以下检查方案:
(一)成立系科实习检查小组,明确检查分工:
组长:陈仁华
成员:陈爽、吕琪、杨振方、李庆、崔文、徐长江、江振涛、韩艺 、莫丽丽
具体工作要求:
1.实习班级应将实习检查工作安排上网,检查时间确定后,检查组人员应提前与实习基地取得联系;
2.明确实习检查的目的、意义和要求,实习检查人员做好实习检查材料的记录(检查记录、会谈记要、岗位技能操作情况、照片等);
3.指导实习老师要深入实习单位、科室、食堂、学生寝室,全面调查了解学生的实习情况,召开实习生座谈会,教育学生遵守实习纪律。
4.实习检查要尽量留下影音资料,为本专业办学水平评估做好准备工作;
5.实习检查结束后,检查组要写出实习检查报告;
6.实习检查结束后,应将所有材料整理归档。
(二)检查内容:
1.检查学生实习到位情况,认真填写实习检查表。
2.检查学生在实习单位实习情况,包括学生出勤状况、思想情况、实习计划完成情况、实习期间各项措施落实情况、教与学的情况。
3.检查实习单位对实习生的管理情况。
4.检查实习生安全情况,学生生活食宿状况等。
5.向学生通报系科情况,强调实习纪律,引导学生处理好实习与就业的关系。
6.开展实习调研工作。调研实习单位对毕业生的需求状况;调研学生就业趋向和学生的择业观念;重点调查我系教学是否符合应用性技能型培养目标的要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