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教学科研 > 教学管理 > 正文

教学管理

江苏旅游职业学院 关于加强学校人才培养工作的实施意见

(征求意见稿,人才培养20)

为进一步加强和改进学校人才培养工作,根据党中央、国务院、教育部、江苏省委省政府、教育厅关于高等职业院校人才培养工作要求和学校第一次党代会关于人才培养和专业建设工作具体要求,结合省委对高等职业院校高质量考核文件精神,依据学校实际,制定如下意见。

一、指导思想

以习近平总书记关于教育的重要论述为根本遵循,坚持立德树人根本任务,大力弘扬教育家精神,主动适应区域和地方经济社会发展,深化产教融合,创新人才培养模式,夯实课堂教学质量,推进五育并举,促进学生全面发展,培育时代新人,不断提升人才培养质量。

二、基本原则

坚持立德树人。坚持立德树人根本任务,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紧紧围绕培养什么人、怎样培养人、为谁培养人这个根本问题,深入推进课程思政与思政课程同向同行。遵循高职教育规律和人才成长规律,把立德树人内化到学校建设和教育管理各领域、各方面、各环节,不断提高学生思想水平和政治觉悟。

坚持全面发展。构建“以德立人、以智启人、以体健人、以美化人、以劳塑人”的五育并举人才培养体系。坚持以德立人,教育引导学生坚定理想信念、勇担时代使命;坚持以智启人,促进学校学风建设、增强学生实践技能;坚持以体健人,强健身体素质、锤炼坚强意志;坚持以美化人,提高审美素养、陶冶高尚情操;坚持以劳塑人,增强价值认同、磨砺意志品质,不断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

坚持产教融合。汇聚多维力量,推动校企协同育人;紧密对接行业产业,优化专业布局,推动专业数字化转型,促进新质生产力形成;强化课程建设,推动课程与行业需求紧密同步;对照双师条件,推动师能与行业标准无缝对接,不断提升办学水平和人才培养质量。

三、工作目标

根据学校办学定位和发展方略,依据学校第一次党员代表大会实现“人才培养实现新突破”和“专业建设实现新突破”的目标,不断强化教学规范、不断提升有效教学、不断深化产教融合,实现人才培养质量新提升。

教学更加规范。根据《省教育厅关于开展职业教育国家和省教学基本文件落实情况检查工作的通知》等文件精神,进一步加强规范办学,完善《江苏旅游职业学院教师教学工作规范》,有效推进教学管理制度落地实施,不断提升教学各环节的规范性。

课堂更加有效。遵循“重设计,促学促教;重实效,评教评师”教学改革理念,实施“请进来、走出去”等措施,对所有专任教师进行全员培训,掌握先进职业教育理念和教学方法。制定课堂教学质量提升实施方案,加强课堂管理,同步推进有效课堂教学改革。根据方案分批开展培训与测评,形成较为有效的课堂教学模式。

专业更加优化。主动适应国家战略、地方经济发展转型、产业结构调整,以“金专业”建设为抓手,开展专业动态调整,全面深化教学改革,强化专业内涵建设,不断提升适应性。以数字文旅专业集群建设为引领,整体推进学校专业布局优化。形成“校级培育,省级支撑,国家级引领”的三级专业群建设体系,积极申报省级、国家级高水平专业群。

产教更加融合。坚持深化产教融合贯穿人才培养全过程,通过产教融合创新人才培养模式,针对企业需求,开展现场工程师和中国特色现代学徒制培养等个性化形式,优化专业课程体系,对接行业技术标准,加强校企融合课程、资源和教材建设,提升教师队伍建设,实现人才链、教育链、产业链、创新链深度融合。

质量全面提升。通过三年持续建设,学生的思想水平和政治素养显著提升,基本素质、人文素养、职业素养显著提升,技能水平、综合实践能力、服务产业本领显著提升,就业能力和就业质量显著提升,企业用人满意度进一步提升,人才培养目标的达成度提升至新的水平。

四、工作举措

(一)实施师德引领课堂质量提升工程

1.强化师德师风建设。持续加强师德师风建设,大力弘扬教育家精神,引导全校教师牢记为党育人、为国育才的初心使命,树立“躬耕教坛、强国有我”的志向和抱负。加强师德师风规范集中学习,开展师德师风专家讲座活动,引导教师从立足“四有”好老师做到“四个引路人”,实现“经师”和“人师”的统一,成为“做学生为学、为事、为人的大先生”。

2.全面实施教学规程。修订《江苏旅游职业学院教师教学工作规范》,进一步明确教师在教学各环节中的职责,使教学工作的每个基本环节都有章可循,规范有序,全面贯彻教学规范。

3.开展课堂教学质量评价。制定学校课堂教学质量提升行动实施方案,开展基于课堂教学准备、教学过程、教学水平、教学管理、教学反思、教学改进及教学效果评价,促进教师自我规范、自我反思和质量意识的提升,引导教师主动进行教学改革,不断提高教师师德水平、专业素质和教学能力,确保课堂教学质量。

(二)实施教师“三力”测评工程

4.开展教学能力测评。制定《江苏旅游职业学院青年教师教学能力测评三年行动方案》,对教师教学能力进行测评,通过三年时间完成所有符合条件专任教师的教学能力测评工作,并开展表彰先进示范引领活动。学校以教学能力测评为契机,持续深入推进教育教学改革,发挥优秀教师的示范引领作用,有效推动教学能力测评成果转化,进一步提升教师的综合素质、专业化水平和创新能力,为我校教学质量提升和高素质专业化创新型教师团队建设注入新的动能。

5.开展实践能力测评。以优化技能人才培养模式、加强“双师”队伍建设为目标,培育“金师”队伍,实施教师实践能力测评计划。通过三年时间完成所有符合条件的专任教师专业技能测评工作。促进青年教师深入学习专业知识、提高专业技能,提升职业素养。

6.开展教研能力培训制定教研能力提升计划实施方案。组织教师开展系统培训,加大实践和经验交流,将教研能力纳入教师考核评价体系,激励教师掌握先进的教研方法和技巧,提升教师的教研水平和专业素养。进一步完善教研机制,提高教师的教研意识和能力,培养一批具有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的教研骨干加强教师之间的合作与交流,形成更加浓厚的教研氛围。

(三)打造“五金”新基建工程

7.开展“金专业”领航计划。围绕数字文旅融合发展需求,紧扣行业产业发展要求,结合学校专业设置与动态调整办法,科学设置评价指标,面向全校所有专业开展遴选,通过三年时间,打造6-8个紧扣产业,体现学校办学优势和办学特色,紧密结合产业链、人才链、创新链,引领学校高水平专业群建设,在省内具有较强影响力的金专业。

8.开展“金课程”强基计划。依据职业教育一流核心课程建设标准,实施项目课程开发改革,优化完善课程标准,开展工作任务与职业能力分析、课程开发核心问题研究、课程开发技术培训、课程开发成果展示与交流按照线下“金课”、线上线下混合式“金课”、虚拟仿真教学“金课”和社会实践“金课”四个类型开展遴选,通过三年时间,建设30-40门符合职业教育特色的“金课程”,进一步推动先进教学方法和手段在教学中的应用,持续深化三教改革。

9.开展“金教师”提升计划。坚持师资是学校发展第一动力的理念制定“金教师”评选方案,开展“金教师”赋能提升行动:健全教师培养体系,建强高素质教师队伍;依据“金教师”评选方案,分类推动教师核心关键能力提升,加强重点专业教师、双师型教师的培养力度。注重教师政治素养、教学素养、信息素养提升与核心教学能力的培养。通过三年时间,完成20-30“金教师”培养和认定工作,体现学院教师更强的专业性、针对性和时代性。

10.开展“金教材”固本计划。依据《“十四五”职业教育规划教材建设实施方案》,建立融合“过程性管理”“三级质量监控”“全面资源配套”等关键要素的教材工作运行机制,完善新形态教材的建设、管理和应用,按照校企合作共建原则,理论性与应用性相统筹的要求,推进“金教材”建设,提升教材建设质量。打造30-50门企业参与,充分反映行业前沿技术,积极体现产业发展的新技术、新工艺、新规范、新标准,呈现形式新颖,包含职业教育新形态、数字化教材的金教材,切实提高我校教材建设水平。

11.开展“金基地”拓展计划。“金基地”建设以高职院校、企业、学生三方共赢为宗旨,建设内容与产业接轨,推动“金基地”的共建共用,激发创新创业活力;建设“训研创服”四位一体实训基地;开发信息化管理系统,提升“金基地”的信息化水平,持续提高社会服务能力,增强实训基地的社会效益。开展紧密型合作基地遴选,建设30-40个左右,由校企共同参与,集教师实践、学生实习、技术研发、协同育人为一体的校外优质基地。推动形成“共育、共管、共享、共担”的产教融合新模式。

(四)加快现代职教体系建设项目建设

12.开展市域产教联合体建设。根据打造“兼具人才培养、创新创业、促进产业经济高质量发展”的总目标,依托扬州蜀冈-瘦西湖风景名胜区,联合扬州扬子江文旅投资发展集团,围绕“历史文化名城”和“国际文化旅游名城”建设,成立扬州数字文旅产教联合体,实现人才链、教育链、产业链、创新链的深度融合,并积极参与其他联合建设,全面提升我校人才培养服务区域经济发展的契合度。

13.开展行业产教融合共同体建设。围绕江苏战略性新兴产业、现代旅游服务业,立足“地方性”“应用型”办学定位,落实专业链对接产业链,建立健全实体化运行机制,打造由产业链链主企业、职业院校联合组建行业产教融合共同体。建设1-2个全国性跨区域行业产教融合共同体,加入4-6个赋能区域经济发展、服务地方特色产业的区域性行业产教融合共同体,发挥行业产教融合共同体内行业企业优势。

14.深化推进产业学院建设。根据“优化产教融合机制、创新人才培养模式、建设双师型教师队伍、推动应用技术创新、提升社会服务能力”的总目标,与行业和区域头部或知名企业共建8-10个现代产业学院,落实“一体”“两翼”改革新举措,探索现场工程师、中国特色新型学徒制、创新班、订单班等产教融合新路径,塑造高质量发展新动能,改革人才培养模式,培养更加适应产业发展需要的高素质技术技能人才。

15.开展开放型区域产教融合实践中心建设。依据《开放型区域产教融合实践中心建设指南》,面向国家、省级重大战略和区域经济发展,对标产业发展前沿,围绕现代文旅产业,建设集实践教学、社会培训、真实生产和技术服务功能为一体的学校实践中心、企业实践中心和公共实践中心。到2025年,争取建成1个省级实践中心学校实践教学质量和服务能力全面提升。

16.开展专业教学资源库建设。依据职业教育专业教学资源库建设总体目标,对标建设指南,遵循“一体化设计、结构化课程、颗粒化资源、多场景应用”的原则,积极参与国家、省、校三级专业教学资源库应用体系。建成国家级资源库1项,省级教学资源库4-5项(含联合主持)。充分利用资源库的资源优势和开放共享的实训教学管理系统,推行线上线下混合教学和实训,促进学生自主学习,学生实训与创新训练以及企业员工职业技能培训。

17.开展示范性虚拟仿真实训基地建设。根据示范性虚拟仿真实训基地为总体目标,对标基地建设指南,优化建设方案,健全基地建设与运行的体制机制,高质量推进建设任务。聚焦旅游大类专业集群的典型应用场景,以校企合作双赢为导向,深挖技术应用场景,开发虚拟仿真资源,建设2-3个虚拟仿真实训基地,实现人才培养、生产示范、技术研发、职业培训和国际交流五大功能,示范辐射校内外相关专业与旅游类行业企业。

18.开展校企合作典型生产实践项目建设。依据《职业教育校企合作典型生产实践项目建设指南》,对标建设标准,围绕战略性新兴产业、现代制造业及现代服务业等领域,充分体现产教深度融合、校企紧密合作,建设一批校企合作典型生产实践项目。项目内容立足校企协同育人,引入企业真实课题和项目,校企共同开发实施实践项目,促进学生在真实职业环境中学习应用知识、技术和技能。建设5-6个校企合作典型生产实践项目。

19.开展国际化职业标准和资源建设。创新职业教育国际交流与合作机制,紧紧围绕学校办学特色,体现产教融合特征,突出校企合作开发,建设面向国际化、获得国(境)外政府机构、国际组织或相关行业协会认证,已纳入国(境)外国民教育体系或职业资格框架,或者获得相关国际教育组织、行业协会或国际赛事认定具职业教育标准1-2个,资源3-5个,不断提升国际化标准和资源输出影响力。

20.推进职教出海与旅游专业认证。“创新模式、彰显特色、扩大影响、提升质量”为基本思路,积极开展海外实习实训教学合作与旅游类专业认证。推进与瑞士洛桑的学分互认,泰国等学校的中文+专业技能培训;推进与德国、法国等学校的学生海外实习,教师海外实践工作;积极推进与世界旅游组织的对接合作,完成会员加入和旅游专业认证工作,不断提升学校旅游类专业人才培养质量,扩大学校海外办学影响力。



附件1:江苏旅游职业学院教师教学工作规(修订)

附件2:江苏旅游职业学院教学质量工程项目奖励办法(修订)

附件3:江苏旅游职业学院教师教学质量评价实施办法(修订)





江苏旅游职业学院

2024年5月20日


邮编:225127 电话:0514-87431668 传真:0514-87431668 邮箱:jslytyb@jstc.edu.cn 地址:江苏省扬州经济开发区毓秀路88号
Copyright © 2020 江苏旅游职业学院-体育部 All Rights Reserved. 苏ICP备09014956号苏公网安备 32100102010119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