各二级学院、各部门:
根据省社科联相关工作安排,江苏省第十八届哲学社会科学优秀成果奖申报已经启动,现将申报工作有关事项通知如下:
一、申报时间
学校申报时间为2025年3月11日—3月20日17时。
校内评审后系统上传截止时间为2025年3月31日17时。
二、申报范围
1.根据国家标准《学科分类与代码》(GB/T13745-2009),参考国务院学位委员会、教育部印发的《研究生教育学科专业目录(2022)》的学科分类,借鉴江苏历届哲学社会科学优秀成果评奖实践经验,本届评奖受理申报成果范围包括:1.马克思主义(含党的创新理论、中共党史党建学、思想政治教育);2.政治学;3.哲学;4.语言学;5.文学;6.艺术学;7.历史学;8.法学;9.社会学;10.新闻传播学;11.图书馆、情报与文献学;12.教育学(含心理学);13.体育学;14.经济学;15.管理学;16.决策咨询(含研究报告、咨询服务报告);17.普及成果。
申报人应根据成果内容,对照省社科奖申报平台的各申报评审组所含学科分类,自行选择申报评审组。如申报成果为交叉学科成果,可备注两个主要交叉学科,并选择主要学科申报。翻译类成果须申报至语言学组。
2.本届评奖申报成果应在2019年1月1日至2023年12月31日期间发表(出版)或完成。
3.本届评奖包括以下成果形式:
(1)著作(含专著、译著、工具书、古籍整理等);
(2)论文(含理论文章);
(3)研究报告(含调研报告、咨询服务报告等);
(4)普及读物。
4.以下成果不在申报范围:
(1)存在政治方向、价值取向、研究导向问题的成果。
(2)违反学术规范或者著作权存在争议的成果。
(3)往届已申报参评的成果。(已参评成果且未获奖成果再版的,其修订、增补内容须超过30%,并提供相关证明材料,可再次申报参评。往届已申报的连续出版物、获过本奖后新出版的年度版本的成果不予申报。)
(4)教材、教辅读物和文学艺术创作类作品。
(5)已获省、部级及以上科研奖励的成果。
(6)涉及国家秘密的成果,特别是涉密的咨询服务报告类成果。
三、申报要求
1.所有申报参评的成果,申报人须作出著作权权利归属书面承诺。
2.多卷本原则上出齐后,以整体成果申报参评,参评时间以最后一本出版日期为准。各卷册、分册或者年度报告等阶段性成果如已申报参评,则其他阶段性成果和整体成果不予再次申报。
3.同一学科领域的丛书可以作为一项研究成果由丛书主编(总编)统一申报参评,申报时以该丛书中最后一本(卷、册)的出版时间为准。丛书中独立完整的著作也可以单独申报参评,但须征得丛书主编(总编)同意。丛书中单册申报后,丛书不得作为整体申报。
4.系列论文可以整体申报参评,但必须标题(或副标题)相同、发表刊物相同、主要作者相同。
5.在报纸、电子期刊上发表的理论文章,以首次发表成果名称、作者署名及时间为准。
6.公开出版的同一专题有较强系统性的个人论文集视同于学术专著申报参评。集体论文集、报告集只能以其中的单篇论文、研究报告申报参评。
7.决策咨询类成果(含调研报告、咨询服务报告等)应在公开或内部刊物刊载,申报时须提交支撑成果的相关材料(含背景说明、内容摘要、完整课题报告、数据分析材料等),以及采纳或应用证明材料。
8.普及成果申报形式为著作,申报参评时须提交成果效果和社会影响方面的佐证材料,包括图书发行量、书评、相关新闻报道、受众反响等。
9.以外文公开出版、发表的成果,申报参评时须附有中文全文翻译,申报者对其翻译真实性、准确性负责。在国外电子期刊发表论文、作者只有电子版没有纸质原件的,申报时需提供电子版原文打印件、论文DOI(Digital Object Identifier)在线查询打印件、论文收录与引用检索证明。译著须附外文原版书一章。
10.在境外(港澳台地区及国外)出版、发表的成果,申报时需由申报者所在单位提供成果政治方向证明材料。
四、申报者范围和要求
1.申报者须为我省个人(成果申报时间截止前,参评成果作者人事关系应在我省),署名为单位集体的成果可由成果主要参与人进行申报。
2.与我省单位签订劳动协议,人事关系在我省单位的港澳台和外国籍人士,其申报成果署名为我省单位的,经单位人事部门提供人事关系证明,由单位科研管理部门向省社科联评奖办申请协助申报。
3.每位申报者限申报参评1项成果。申报人须是该成果的第一或第二作者(含通讯作者),公开发表(出版)的成果以版权页为准,内部成果须是课题负责人或报告撰稿人。成果获奖后其奖励证书以实际署名顺序为准。
五、报送材料
请各二级学院、各部门高度重视,鼓励老师积极申报,做好以下材料报送:
1.纸质材料包括:(1)《江苏省哲学社会科学优秀成果评奖申报表》一式1份(附件1,无需盖章,单独装订)。(2)申报成果1份:申报成果为期刊论文的,须提交包括刊物封面、版权页、目录及正文的打印件;在国外期刊发表论文,须提供电子版原文打印件、论文DOI在线查询打印件;申报成果为专著的,须提交专著封面、版权页、目录的打印件。(3)有关该项成果的学术影响、学术价值、社会评价等装订成册的证明材料1份(决策咨询类成果须附采纳应用的相关证明材料)。
2.电子档材料:各单位的《江苏省第十八届哲学社会科学优秀成果评奖申报汇总表》(附件2);申报人的申报表、申报成果、支撑材料均以“学院(或部门)+姓名+学科组+成果名称+申报表/成果/支撑材料”命名发至科学研究处邮箱kxyjc@jstc.edu.cn,邮件主题请注明“江苏省哲学社会科学优秀成果奖申报”。
3.申报人将申报纸质材料装入档案袋,单独打印申报表封面贴于档案袋正面,报送至行政楼S207。
未尽事宜,请联系科学研究处冯老师,电话:15195570631。
附件:
1.《江苏省第十八届哲学社会科学优秀成果评奖申报表》
2.《江苏省第十八届哲学社会科学优秀成果评奖申报汇总表》
科学研究处
2025年3月11日